汉氏联合成果专栏⑩| 探索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
汉氏联合干细胞科研成果系列专栏之十: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
大家都有肚子疼腹泻的经历,即使不吃药,通常过几天就会好了。然而,有一类腹泻性的疾病,非常难治愈,甚至被称作“不治之症”,不得不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来控制疾病进展。这类肠道疾病叫“炎症性肠病”。
大家可能对炎症性肠病有些陌生,这并不奇怪,炎症性肠病并非是常见病。虽然不是常见病,却是目前中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发生在结肠,而克罗恩病有可能发生在肠道的任何部位,甚至有可能发生在食管。
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都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人体免疫系统紊乱造成的肠道过度炎症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紊乱,就是发生在人体内的“自家战争”。免疫细胞误把自身的细胞当作外来入侵者,发动无情攻击,造成自身组织细胞的持续损伤。
炎症性肠病这场自家战争的战场就是肠道。
为了抑制和暂时平息这场自家战争,需要长期依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来调停。而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会带来很多“麻烦”,如(毒)副作用、多脏器损伤、沉重的经济负担等。
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既能有效控制炎症性肠病进展,同时安全性好的治疗药物。
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为炎症性肠病的安全有效治疗带来了希望。
汉氏联合研发团队对干细胞治疗炎症肠病进行了系列探索性研究。
第一篇论文
早在2011年,研发团队撰写综述论文,对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文献报道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综述论文的第一作者曹晓沧教授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炎症性肠病专家,也是汉氏联合开展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临床研究的主要专家团队成员。
在文章中,介绍了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演进历史。
早期,临床医生在为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意外发现患者的炎症性肠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然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化疗和放疗,是风险很大的治疗手段,对绝大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都不适用。
后来,科学家发现,另外一种干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也具备良好的治疗作用。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几乎所有人体组织中都含有间充质干细胞,尤其是胎盘和脐带中含量非常丰富),可以在体外大量扩增,而且具备免疫调节功能,输注前不需要进行化疗或放疗,因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第二篇论文
更进一步,团队制备了国际公认的炎症性肠病模型---TNBS肠炎小鼠模型,然后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
为了追踪干细胞进入小鼠体内后的命运,团队用一种示踪染料CM-Dil对细胞进行标记,给干细胞装上跟踪器。当细胞通过尾静脉被注射入小鼠体内后,细胞所携带的染料CM-Dil可以被一种尖端的成像技术(活体成像技术)追踪到,进而监测细胞的去向。
结果发现,干细胞就像是安装了导航系统一样,会随着血液循环自动游向肠道的炎症病变部位,然后停留在那里,发挥修复作用。
严格的对照研究发现,干细胞治疗组小鼠的大便情况、肠道炎症、体重减轻情况等都比对照组明显好转,显示了干细胞的良好治疗效果。
第三篇论文
研发团队将干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相结合,以期更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具体来讲,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有治疗作用的基因(IL-37)转入间充质干细胞中。由于IL-37也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将其与间充质干细胞相结合,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
论文的第一作者即是本篇科普的撰稿人王伟强博士
基于这一思路,团队用导入IL-37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DSS肠炎小鼠模型(另外一种公认的炎症性肠病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肠道炎症得到更好的恢复。
导入IL-37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缓解肠道炎症
这一成果为联合应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以提升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思路。
积极开展临床研究
在前期动物研究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汉氏联合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合作开展临床研究,用所制备的药品级间充质干细胞凝胶治疗克罗恩(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复杂瘘管,初期已显示良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试验在美国clinicltrial.org网站进行了注册,如下图:
结 语
伴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长期患病的状态使得患者本人的健康、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家庭受到严重的影响。
干细胞作为一项新兴的治疗手段,不仅对炎症性肠病显示了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没有显著的副作用,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为了让干细胞科技造福普通大众,汉氏联合正在加紧研发可以批量标准化制备的干细胞药物,包括针对炎症性肠病的干细胞新药。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干细胞科技的帮助下,炎症性肠病不再是痛苦的难治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