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技术:干预消化系统疾病的未来之星
随着冬季的来临,天气日渐寒冷,这也成为了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令人倍感烦恼。诸如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等,威胁着我们的健康,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着生活质量。
干细胞在医学领域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经济参考报》近期发布文章,名为《继药物、手术后的第三种治疗方式,干细胞或将引发一场医疗变革》。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消化系统中的细胞。因此,干细胞技术有望对干预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起到一定作用。
胃溃疡
有文献报道干细胞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胃间质细胞加速胃溃疡愈合[1]。近几十年来,随着成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发现,以及其具有的多向分化能力,让人们看到了利用MSC分化为胃黏膜上皮细胞以改善胃黏膜防御-修复屏障和炎症反应,从而治疗胃溃疡并防止其复发的可能性[2]。
有研究发现,体外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横向分化成胃肠道上皮细胞,体内环境中BMSCs能定植于损伤的胃肠道黏膜并参与组织修复。BMSCs不但能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其他器官组织,参与生理更新和病理损伤修复,局部注射BMSCs也可以通过分化为胃间质细胞和分泌VEGF诱导血管生成,加速实验性溃疡的愈合[3]。
炎性肠病
炎性肠病(IBD)是发生在胃肠道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类型。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归巢、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有众多的研究表明MSC在治疗IB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4]。
例如,2014年Forbes[5]等进行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生物制剂治疗无效的15例CD患者经过异体AD-MSC静脉输注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下降,12例患者达到临床反应,8例患者达到临床缓解,7例患者达到内镜下改善,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与治疗无关)。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因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导致的弥漫性肝损害[6]。由于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同时MSC具有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等功能,在肝硬化的治疗中显示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
汉氏联合科研团队在干细胞干预肝硬化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分子机制与临床应用》项目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此外,汉联药业研发的现货型注射用间充质干细胞(脐带)产品作为I类新药的临床试验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默示许可(CXSL2000335),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试验在几所知名医院里正在快速推进,有可能成为全球较早上市治疗肝衰竭的干细胞新药。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助力修复受损的消化道组织,还能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为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干细胞疗法有望成为未来消化系统疾病干预的新手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实现疾病的长期缓解甚至治愈开辟新道路。
撰稿人:和和
审核人:陈爽 张燕
参考资料:
[1]Hayashi Y,Tsuji S,Tsujii M,et al.Topical transplant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ccelerates gastric ulcer healing in rats[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8,294( 3) : 778-786.
[2]陈志锋 黄聪武,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HGF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 2012 年7月第7卷第20期 China Prac Med,Jul 2012,Vol.7,No.20
[3]赵国文,朱文强,张丽娜,安荣成,丁乐,任秋艳,肖薇,王国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36 卷第 13 期
[4]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韩忠朝,李宗金,韩之波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
[5]Forbes GM, Sturm MJ,Leong RW, et al. A phase 2 study of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or luminal Crohn’s disease refractory to biologic therap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loogical Association,2014,12:64-71
[6]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周嘉航,陈鋆瑶,曹红翠,基础医学与临床,2023.1
【声明】
1.本文旨在科普细胞类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作为官方立场,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无任何广告目的,非进行产品贩卖,仅供读者参考。
2.本账号文章可能包含购买的版权图片,转载请谨慎。
3.本账号转载的图文视频等内容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
上一条:强化"一带一路"纽带:汉氏联合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