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贫血儿 妇女再生子
来源:河北青年报
康康总是喜欢逗弟弟玩耍,他们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奶奶, 我听话,你给我拿药,我怕死。” 虽然只有8岁, 但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行唐男孩康康(化名)已经开始恐惧死亡。
两年前,因为妈妈的一巴掌,他全身出现血点,随后被查出患有再障。家人试图通过骨髓移植为他治病,但爸爸、妈妈和姐姐的骨髓都没有配型成功。
男婴为给哥哥治病而生
在行唐县上碑镇西街村一间土坯房里,康康趴在土炕上,捏着弟弟明明(化名)的小手逗他玩。看到明明醒了,妈妈常海英轻轻拍了拍便走开了。
“和他哥亲,只要哥哥在身边就不哭闹。”常海英说,大概是从满月的时候开始,明明就特别喜欢和哥哥玩,看到哥哥就笑。
兄弟俩安静地在炕上玩耍,常海英却高兴不起来。她说,出生仅50天的明明来到这个世界,有些意外。他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哥哥治病。
巴掌“打出”男孩贫血
2009年开始,6岁的康康开始脸色发黄,经常发烧,而他的体重只有35斤。
5月份,因为和姐姐抢一件玩具,康康开始骂脏话。
常海英很生气,照着康康的右后肩狠狠打了一巴掌。
几天后,她发现儿子后背上的巴掌印仍未消退,旁边还有很多血点。这下,一家人慌了神,赶紧租车去了县医院。
“血小板5000(正常值为10万~30万),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告诉他们。 抱着怀疑的态度,2009年5月17日,常海英和婆婆张翠玲又带康康到河北省儿童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给出了同样的答复。
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郝洪岭用一句形象的话解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就像庄稼地里的种子坏了,长不了庄稼了。这个病是干细胞出了问题,造不了血了。重型的再障,如果不进行治疗,临床统计死亡率在90%以上。”
常海英还不相信,连夜坐火车赶到北京世纪坛医院。拿到第三次检查的结果,仍是再障,常海英在医院的大厅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钟。
“住院,治。”常海英的婆婆没什么文化,但她希望唯一的孙子能够健康地活下去。随后,婆媳俩拿出了4万余元的积蓄,为康康办理了住院手续。
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移植后,康康的姐姐没能配型成功。“我们也试试吧。”虽然医生表示父母配型成功率很低,但常海英和丈夫刘勇昆还是花3000元做了配型。但配型终究还是失败了。
“狠心”爸爸想放弃治疗
此时,康康已经住院2个多月,花掉了20余万元的治疗费。 医生说,要想治好,可能还要五六十万元。
“不行了,咱就放弃吧。”回家后,经过思考,刘勇昆“狠心”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刘勇昆的工作是给大车司机押车,每个月能挣1000元左右。但他的建议受到妻子和父母的强烈反对。
随后,张翠玲再次借钱,让康康接受了医生说成功率为90%的ATG冲击治疗,但并没有成功。
妈妈再孕想用脐带血救子
在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 —— 一台交话费送的电视机旁边,放着两张康康在北京住院时的照片。“这不是我。”照片上的康康,脸上长满黑色的绒毛,看到照片,康康吓得后退了两步。
2009年10月底时,因为没能康复,常海英带儿子回家了。回家后,村里人的歧视和上学问题成了常海英的心病。 “ 都说我们家孩子是毛孩, 孩子们的家长不让学校收他, 孩子也不敢出门。”常海英说,康康脸上之所以长绒毛,是治疗的药里有激素,不用药后慢慢就好了。
冷静下来后,常海英想到了在北京治疗时医生给她提的一个建议, “再孕, 用脐带血救孩子。”
抱着最后的希望,33岁的常海英调整好身体,把情况向村委会汇报,去年再次怀孕。
造血干细胞配型正在进行
常海英怀孕期间,张翠玲会定期到河北省人民医院为康康买治疗药物。
偶然一次,张翠玲听说河南要建一个胎盘干细胞库,配型成功后,可以将胎盘里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
“一天好几个电话,被她的执着感动了。”汉氏联合胎盘干细胞库的相关工作人员说,经过审核,在常海英生下明明后,他们免费进行了胎盘采集和造血干细胞的提取工作。
通过胎盘采集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是否可行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所长韩忠朝教授解释,“脐带血只能供应30公斤以下的孩子使用, 成年人往往需要两份, 而两份又很难配型。但胎盘组织来源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更方便、数量是脐带血的8~10倍,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理想来源。”
据介绍,兄弟俩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正在进行中。如果配型成功,康康就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了。
“每个月检查的时间他记得特别清楚,到时候就会提醒我们带他去。”常海英说,康康对死亡的恐惧超乎他们的想象,所以,有一丝希望,她都愿意坚持下去。
而8岁的康康也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 “我想当医生,医生能给我看好病,我当医生给大家看病,不要钱。”■文/本报记者李媛
■摄/本报记者马娅
下一条:孩子的第一份健康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