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氏联合干细胞技术:开辟干预糖尿病的新途径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攀升,且日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在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中国,有超过1.4亿的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成[1]。
超标的葡萄糖在血管里堆积,会损伤全身的大血管、微血管,威胁患者的眼睛、肾脏、心脏、大脑,严重时可致下肢截肢、失明、心梗、脑梗、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间充质干细胞(MSC)所具有的独特生物学特性、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及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为干预糖尿病带来了新希望,能够使部分糖尿病患者停用胰岛素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得到了有效验证[2]。
在汉氏联合专家团队所著书籍《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中,描述了干细胞干预糖尿病的相关机制原理。间充质干细胞发挥降低血糖、恢复胰岛功能的效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①MSC通过其分泌特性分泌了多种细胞因子,改善了胰岛素靶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促进了组织对糖的吸收,从而改善了体内高血糖状态,减轻了代谢紊乱对胰岛的进行性损害,缓解或再生了胰岛β细胞;
②MSC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改善了微环境,诱导了受损胰岛内α细胞向β细胞的转化,从而实现了胰岛β细胞的原位再生,改善了体内的高血糖状态;
③MSC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抑制了T细胞介导的对新生β细胞的免疫反应,改善了微环境的营养,促进了胰岛的修复与再生。
汉氏联合在干细胞干预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果。通过持续探索与研究,他们利用干细胞技术为干预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减少胰岛素依赖,还在缓解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等方面展现出成效。
干细胞用于糖尿病[3]
汉氏联合研发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产品用于糖尿病治疗,成果在国际杂志发表,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在汉氏联合的开创性临床研究中,10位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这些患者多数为高龄糖尿病患者,年龄范围从45岁至82岁,平均年龄66岁;糖尿病病程长达3到20年不等,平均为11年。患者所用胰岛素的剂量也很高,每日38至90个单位,平均63.7个单位。另外,这些患者均发生了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肾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下肢神经病变。
采取静脉输注方式进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操作流程与输血基本相同。输注干细胞的剂量为1.3×10^6/公斤体重,每位患者共输注3次,每次间隔1个月。治疗后的6个月内我们对患者进行随访,持续关注其病情变化。
①治疗6个月后患者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其中4位患者胰岛素用量减少多达50%以上,提示干细胞显著改善胰岛功能,见下表(单位:IU)
②治疗6个月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如下表(单位:%)
随访结果显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显著,首次干细胞输注7天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开始下降,胰岛素的用量也逐渐减少。
干细胞干预糖尿病并发症
汉联药业自主研发的干细胞1类新药“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已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临床试验批准(CXSL1800117),与北京同仁医院等6家医院共同合作执行,正在顺利进行中。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是以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材料混合制备的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损伤、溃疡等疾病时有很好疗效。
2017年12月在国际期刊《Medicine》官方网站上在线发表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积兄主任团队应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的文章[4]。该文章中报道了一例57岁的2型糖尿病足女性患者,足部溃疡经久不愈,应用常规治疗后患者溃疡无明显愈合迹象。
经患者同意后,医疗团队采用汉氏联合生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进行了治疗。结果发现,治疗3周后患者足部溃疡几乎完全愈合,可正常下地活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并发症,随访6个月,患者足部溃疡未复发。
汉氏联合干细胞技术干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取得研究成果,不仅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的健康改善,还预示着干细胞技术或是未来糖尿病治疗手段的革新方向,有望开启全新的糖尿病干预时代。
撰稿人:和和
审核人:陈爽 张燕
参考资料:
[1]“你怎么这么年轻就得了糖尿病?”澎湃新闻,2024.1.22
[2]《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第二版,韩忠朝,李宗金,韩之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
[3]Transplantation of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ype 2 diabetes: a pilot study(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 Front Med. 2011 Mar;5(1):94-100. Jiang R, Han Z, Zhuo G, Qu X, Li X, Wang X, Shao Y, Yang S, Han ZC.
[4]Medicine (Baltimore). 2017 Dec;96(51):e9212. Zeng X, Tang Y, Hu K, Jiao W, Ying L, Zhu L, Liu J, Xu J.
【声明】
1.本文旨在科普细胞类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作为官方立场,不构成任何价值判断,不作为相关医疗指导或用药建议,无任何广告目的,非进行产品贩卖,仅供读者参考。
2.本账号文章可能包含购买的版权图片,转载请谨慎。
3.本账号转载的图文视频等内容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删除。
上一条:干细胞科技,让呼吸更自由!
下一条:一文带你了解干细胞凝胶